2日,經本校學生獎懲委員會臨時會議全數一致通過,予以撤銷醫學系第四屆唐心北校友於73學年所受之記過處分。
唐校友當年時任班代,因同學於實習期間於宿舍張貼公告稱呼老師是「老菸槍」,被認有辱罵師長意涵,而受牽連被校方認為「傲慢、偏見及未能善盡班代職責」,誤導同學對師長作不實之攻訐,並予記過。35年後,本校反思對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之注重,特重啟審查,回復其名譽,實踐轉型正義及修復式正義精神,也是台灣校園轉型正義首例,象徵校園民主之前進。
3日,腦科學研究所蔡金吾老師以研究小兒神經發育疾病之基因突變、致病機轉與精準醫療,榮獲第15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此外,其指導之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張家祥同學,以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楊慕華老師所指導之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畢業生李志展、李京霏博士亦獲得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
「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為國內醫藥領域最具指標性的獎項之一,本年從超過百位申請者中選出包括「卓越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及「東南亞傑出論文獎」共17位得獎者;由陳建仁副總統等頒獎。
7~8日,由體育室促成,與八導飛鷹童軍團合作,首次開放本校山頂運動場舉辦校園露營活動,邀請教職員生及眷屬報名參加。惟當日遇雨,雖照常舉行,但參加人數不如預期
11日,醫學系陳育群副教授(臺北榮總家醫科醫師)團隊研發「榮總智慧居家小藥師」,以解決居家團隊為病人進行藥物整合時所面臨的藥物辨識及溝通衛教難題,大幅縮短藥物整合時間,有效提升臨床服務品質,代表臺北榮總參加「第20屆國家醫療品質獎」(HQIC)競賽,榮獲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社區健康(含長照)領域「金獎」及「潛力獎」雙重肯定,並於本日受獎。
「國家醫療品質獎」是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舉辦,其中「智慧醫療類」著重運用資訊科技有效提升醫療相關工作效能與促進病人安全,並分成產業應用組、智慧解決方案組及智慧服務組;本次智慧解決方案組共有103組團隊參賽。
12日,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醫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學員參加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之「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榮獲四獎項,包括:「JR潔睿」團隊獲「生醫產業組」金獎,「愛貝斯iBreath」團隊獲「生醫產業組」佳作、最佳人氣獎與最佳潛力獎,。
「生醫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課程」為教育部自2014年起推動之計畫,由全國博碩士生、博士後研究人員等參與培訓,並組隊參加競賽。本校培訓課程由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吳俊忠院長及醫學工程學系楊世偉老師、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所蔡有光老師共同主持,所培訓成員之團隊歷年來已榮獲14個獎項,表現優異。
13日,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吳桂茹同學、葉旻彥同學(指導老師:鍾翊方老師)以及葉奕成同學(指導老師:王禹超老師)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專院校創新、創意及創業競賽」獲得創新科技組佳作。
14日,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蔡亭芬教授所發表論文:“Upregulation of Cisd2 attenuates Alzheimer's‐related neuronal loss in mice” 榮登The Journal of Pathology (2020)
16日,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陳儀聰助理教授所發表論文:“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MicroRNAs.” 榮登Cells (2019 Dec 16;8(12).)。
20日,「醫者如是-金鏗年教授紀念展」揭幕。
金教授於1979年起擔任本校內科教授,1985年至1991年間並擔任內科學科主任,貢獻自身專業、作育英才,校內許多師長曾是金教授學生;其身後捐贈全部遺產成立基金,分贈培育他的母校國防醫學院與任教的陽明,以資助經濟弱勢學生及學術研究。
該紀念展開幕式特選於金教授93歲冥誕舉行,邀請故舊好友與學生齊聚,以為感念。展期至2020年5月22日止。
29日,由校友總會贊助、「點晴計畫」推出的第一個校園新景點「榕園」,溫馨揭幕。並將25年前金門縣政府為感謝陽明十字軍,於陽明醫學院改名為大學時所致贈之碑石,重新豎立於榕園。
當日邀請一手創立陽明十字軍之周碧瑟老師、當年參與金門特遣隊之多位校友返校參加,細說憶往,懷想推行醫療服務之點滴過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