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附設醫院獲宜蘭縣政府指定為應變醫院,並成立P2等級實驗室於4月13日正式啟用;成為全臺第一個地方政府與在地醫院聯手打造之P2實驗室。
係由宜蘭縣政府特予編列經費250萬元,積極推動成立專責實驗室,期經由檢驗在地化,未來宜蘭地區之送檢時間將可由3天縮減至4小時,大幅加速篩檢效率。
16日,藥理學研究所邱士華教授團隊與其學生周士傑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前副校長Paul S. Weiss及分子藥理所曾憲榮教授組成之研究團隊,成功結合奈米科技以及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正常RS1基因敲入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刊物《Advanced Science》(先進科學),將為治療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提供革命性的通用新思路,為眼睛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新希望。
23日,醫學系陳育群副教授帶領「愛家實驗室」團隊以Jitsi Meet開源軟體為基礎,打造專屬之視訊會議平臺,並即日起釋出原始碼,無償提供各界參考,可供部署為機關內專用之遠距會議系統。
該平臺提供與會者透過一次性金鑰連結即可加入會議,不須額外註冊帳號,且系統主機可安裝於機關內區域網路,確保錄影資料保存環境的安全性。所有人離開會議後,會議室即自動關閉,維護會議之單一性。
24日,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江惠華教授榮獲109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將於本年8月7日舉辦之「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109年聯合年會」公開頒獎表揚。
25日,以陽明山與本校之名稱連結與地理關係,與陽明山國家公園合作,發起「2020陽明-陽明」同名計畫,舉辦首次陽明山會師大縱走活動。
由學務處、陽明登山社共同規劃,並歡迎交大夥伴參與;自本校出發至陽明山國家公園:以「hiking for team」、「hiking for health」、「hiking for challenge」為名,按路程時間、難易分成3條路線,途中於七星山頂會師,續完成十連峰東西大縱走;共148人報名,實際報到131人,127人登頂,完成大縱走為25人。
30日,因應東京奧運延後一年,由教育部體育署推動之超前部署,本校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陳俊忠教授、腦科學研究所(數位醫學中心執行長)郭博昭教授、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張博論教授聯手國立體育大學辦理「東京奧運運動員積極防疫健康管理與運動訓練監測系統建置」計畫,共同打造防疫訓練系統,並組成「臺灣國際競技運動選手積極防疫與健康管理策略聯盟」。 本校提供運動訓練監測所需工具,包括:智慧手環、穿戴心律器、利用手機記錄訓練日誌、體溫晶片追蹤體溫,並採雲端處理,讓教練充分掌握各選手狀況,幫助選手在防疫期間維持體能,同時以精準健康管理,延續選手之優勢,擴大奪牌的機會。
|